4 月27日,我校知名校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教授做客人文讲坛。与师生一起回忆母校生活,解读丰富多彩的楚文化。
“今天是我回到老家了,很兴奋。湖北大学是我放飞理想的地方,也是我爱情收获的地方。”亲切、幽默的开场白吸引了全场师生。
“对名人的调侃都是对地域文化有意识地削减!网上有关雷锋女友绯闻的段子就是对湖湘文化的削减!”刘玉堂一登上讲台,就如同相声演员抖包袱一样,引述的段子一个又一个。刘教授将九头鸟、湖北佬以及楚文化之间的文化渊源向大家娓娓道来:在楚文化中古人崇拜九凤神(相传是有九个头的凤,极具灵性),九头鸟便由九凤神演变而来的,而湖北又是楚文化的腹地,三者关系由此而来。他重点剖析了“湖北佬”的四大通病。
段子直指:九头鸟窝里斗
刘玉堂在诠释完“地域文化削减”这一概念之后,立马搬出了一个社会上流传甚广的段子:一群人在讨论如何解决台海危机,在否决了制造航空母舰、导弹、打海底地道的诸多方案之后,有人提议:派九个湖北人打入民进党内部,台湾岛内实力必定马上分成九块。
刘教授用“同理”解释了这一抨击湖北人喜欢“窝里斗”,削弱楚文化的现象。
“九头鸟”没有贬褒
从中华民族的数字文化和图腾崇拜着手分析“九头鸟”这一说法的确切含义。从《山海经》一路追溯,秦汉、魏晋、明清直至大革命时期。刘教授引经据典,先后例举出武则天耍“凤灯”、张居正肃清贪官、《汉声》预言辛亥革命等等历史故事,考证“九头鸟”的历史印迹,认为世人对“九头鸟”的贬褒是不断交替的。他向在场学生展示了 “用九头鸟称呼湖北人是贬是褒”社科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39%认为是褒,31%认为是贬,另外30%持中立态度。刘教授得出这样的结论:用九头鸟称呼湖北人,没有完全确切的褒贬意味。
九头鸟,毛病不少
刘教授拿出了在省内比较公允的一种说法:头象征智慧,九头鸟表示智慧很高。社会上很多人对湖北的评价是:出伟人,出名人,出美人和出野人!在举例佐证了这一说法之后,刘教授话题一转,“我们湖北人其实毛病不少!”
“斗地主可以斗出血案,牛奶卖不出价九成吨成吨的倒进田里,这样的事情恐怕只会发生在湖北的武汉!”刘教授首先指出了“九头鸟”的第一大毛病:重感情,轻理智。 “一激动,什么事情都干的来!”
刘教授认为湖北佬的第二个毛病就是:重开拓,轻守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八九十年代武汉造“四大名牌”红遍大江南北,但很快“鹦哥哑啦,樱花谢啦,……”曾经的辉煌腾达说没啦就没啦!这和湖北人轻守成的毛病是分不开的。
“武汉人开玩笑一般都比较伤人!”刘教授认为湖北人虽然喜欢调侃,但都缺乏幽默感。这是湖北佬的又一个致命弱点。他顺便点评了一下时下闹热江城的郭德纲,认为他的相声“其实可以多一些幽默。”
刘教授对楚经济研究最多,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他密切关注着家乡的经济发展,他认为制约湖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湖北人有“重竞争,轻协作”的毛病。他举了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一个是九十年代汉牌服装没有积极发挥自己的风格优势,克隆江浙服装成风。刘教授观察到这一现象,立马撰文《汉牌服装,当心红颜薄命》。前几年,政府一直对武汉的饮食经济津津乐道,但是刘教授又发现,湖北佬喜欢竞争,不喜欢合作的毛病又露头啦,又写出了《武汉餐饮,小心英年早逝》。事实证明,刘教授的分析是对的,湖北佬的“毛病”对湖北经济的影响着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