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7-88661722


 

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正文
沙湖英才之五:湖北省优秀教师田子渝教授
本条信息发布于:2007/09/10

走起路来噔噔有声,上了讲台,呵,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从谢晋拍电影的趣事说到毛泽东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的大胆性,从因北约炸毁我驻南使馆而游行的大学生谈到“五四”运动为何能高涨,从中国的足球谈到中国的改革......他的课似“天马行空”,却又“形散而神聚”。

他就是湖北省优秀教师、从教40年的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田子渝。他的激情,他的活力,让他的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他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到了终身从教。”

从中学教师到大学博导

“从执教那天开始,我就以当人民教师为荣。”田教授说,“从他20岁当中学教师,到现在成为一名博导,我一生全靠自学”。出于对党史的热爱,他凭着一股毅力,开始了漫长的自学道路,一步步潜入中共党史和党史人物研究的学海里,拾起了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他进入我校,也是缘于他在我校学报上发表的两篇论文。“看上我论文中表现出的学术功底,当时的学校领导不拘一格,接纳了我这个没有进过大学门槛的青年人。”田教授谈起这段经历,他说了“湖北大学有恩于我”这句话。

1980年调到我校后,他着手搜集各种史料,曾身带干粮,早出晚归,从图书馆手抄了数百万字的历史资料;也曾不顾生活的艰辛,自费到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采访。20多年过去了,他跑遍了包括台湾在内的14个省和新加坡等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获得大量材料。由于科研成果突出,1987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为此《人民日报》作了题为《廿年前高考落榜田子渝,今日里自学成才副教授》报道。5年后,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年7月他担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2003年2月被华中师范大学聘任为中共党史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共湖北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董必武纪念馆顾问、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名誉馆长(特邀研究员)、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人民政府参事。

七年前,曾有高校盛情邀请田教授调入该校,开出的条件是:只要本人愿意,无须办理任何手续。当时,田教授在给该校的回信中写到:湖北大学培养了我,对我有恩,我不能这样做。就这样,他在湖大延续着自己“终身执教”的诺言。

把激情注入课堂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有人拿着病历走进他的课堂,有人不惜赶好几趟车来听他的讲课。众多毕业生则说:“大学四年如果没听过田子渝老师的讲课,那才真是一大遗憾。”

田教授说:“学校给了我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我最大的回报就是教书育人,首先要教好书。”他主要讲授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专业课和公共课。20余年来,田教授的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评课时得到的都是高分。

田教授把激情融入课堂。他说:“激情源于热爱,只有自己热爱这门课。才会一门心思地去追求。”“讲课者议论纵横,激情满怀;听课者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有人用这样的话描述他的课堂。

执教40年,他心中总充满着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和神圣感。他说:“我热爱教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教育。我要在讲台上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让学生在革命史教育中明白马克思主义救了中国。”因此,他的课堂“气势磅礴,议论纵横,催人奋发向上”。

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田教授的语言生动诙谐而不乏政治的严肃和严谨。他专注于研究湖北地方史,常将史学上的知识与课堂相结合,这既开阔了大家的眼界,又通俗化了深奥的、枯燥的理论。细心的学生发现,每次听田教授的课都有新的知识。“我对备课十分认真。”田教授说,“如果老师总是老调重弹,学生就要下你的课。”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田教授主动和学生做朋友,以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以前家住在汉口时,他每次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到校,从不耽搁一节课。当年父亲去世时,他为不耽误给学生上课,第二天一早又赶回了学校。

“教师要作学生的朋友,不要好为人师。这就要求将授课作为艺术,而不是说教。教师尊重受教育者,走进他们,接触他们的实际,要以耐心的开导、科学的传教、以身作则的行为影响他们。”田教授说,“我要求学生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不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力求合情合理的解答。”

有一次,一名学生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方面都不错,但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看法较偏激,田教授专门找这位学生交流,分析其观点上的不足,学生很认真的思考,认为田教授说得有道理。从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和文章结构等方面考虑,最后给了80分。他说:“学生是我们的孩子,即使犯了错误,应该允许改正,何况他是认识上有些缺陷而已。”

由于长期教学和科研的劳累,田教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但他从不轻易下讲台。曾两次心脏病突发被送进医院后,他不听医生的劝阻,带着心脏监测器返回学校来上课,学生们用持久的掌声和盈眶的泪水表达着对他的感激和敬佩。今年他就两次住进医院,但教学和科研工作从没停下。他的行动有力地印证着他“我当教师永不后悔”的誓言,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当好红色理论“翻译家”

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课工作者,田教授把自己的课讲“活”了,讲“火”了,不仅让在校学生爱听,也能让普通市民入脑入心。他多次到社区给居民讲党史,深受各界好评。2003年,他为江汉区民权街基层党员和群众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飞跃》的党课。他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居民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听众起身离去。

近年来,田教授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东海大学、逢甲大学、成功大学等宣讲大陆的社会主义辉煌成就和“一国两制”,抵制“台独”,受到台湾学生的欢迎。2002年在台中逢甲大学演讲完后,一位女生将鲜花别在田老师胸前。一些学生要求合影。一名博士生走到田教授面前说:“田先生的口才很棒,说的合情合理,我们可以接受。”

田教授课讲得好,科研做得更好。他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他对中共党史人物恽代英、李汉俊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其成果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在湖北民国史研究领域,他是有代表性的人物,其《湖北通史·民国卷》(合著)成为标志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研究领域,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