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7-88661722


 

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正文
青教风采系列报道(十):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何玉池
本条信息发布于:2008/05/08

何玉池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山区农民家庭,是教育改变了她的命运。“能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登上大学的讲台,是我和祖辈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要知足,好好工作。”父亲朴实的叮嘱时刻回响在她耳畔。她说,一定要尽自己的所有力量,用真情点亮那盏教书育人的明灯。

点点滴滴 汇集师生情谊

2004年秋,何玉池担任04基地班班主任。刚开始,她发现该班学生入校成绩普遍较好,但有几名同学对学习的热情不高,对自身发展也缺乏信心。通过了解,她明白了,原来这几名学生是高分调档生,暂时的失落感使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学校,因此情绪低落,思想容易波动。何玉池经常找同学谈心,耐心疏导,勉励他们勤奋学习,以实绩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有些同学很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何玉池担心他们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竞争,便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耐心引导他们正确学习和全面发展。

何玉池对学生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冬寒将至,她发现班上个别同学因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就迅速向院领导反映情况,学院立刻筹措经费给学生买了羽绒服。在何玉池的帮助下,班上的贫困生都受到了资助。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情况,暑假期间,何玉池给全班同学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每个学生给她发一封电子邮件,敞开心扉,畅谈一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何玉池认真地读着每一位同学的来信,并给他们一一回信。看着学生们的成长足迹和发自肺腑的语言,何玉池觉得很满足,她说:“那41封信件我至今仍好好收藏着。”

近年来,何玉池所带班级获得了校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班上同学的六级通过率、计算机通过率均位于全院前列,班上涌现出校三好学生标兵、校十佳大学生、省级三好学生,多人获得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侯明辉、朱姣姣、万春春同学还夺得了2007年大学生“挑战杯”全国二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课堂内外 勾勒生动教学

何玉池在讲授细胞生物学课时,总是把深奥的专业问题尽可能通俗化地讲给学生听,或者用生动幽默的风格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较快较牢地记住专业知识。她说:“教学方法上,我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训练,也不拘泥于哪一种风格流派,学生认同的方法就是成功的方法。”何玉池经常让学生看图、看动画,自己还画一些简单的知识体系图,把课本知识尽可能用图来建构。如蛋白质分选这章一直是细胞生物学的难点,何玉池就灵活安排教材内容,将该章的内容集中讲授,仅用一张图便贯穿了全部内容,学生看着那张图就可以说出该章的所有内容。

何玉池上课从不点名,课堂出勤率却很高。随机提问、时时启发的教学方法使她的课堂保持着活跃的气氛。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何老师上课有张惠妹唱歌时的激情。”三年来,学生对她的课程评价很高,几乎每个学期都是优秀。“责任感和对教学的热爱是我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她心中时时惦记的是学生、是课堂。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外浏览、下载各种资料,何玉池还建立了细胞生物学课程网站。近年来,何玉池先后获得生科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全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讲课比赛三等奖等荣誉。

勤勤恳恳 追踪科研前沿

除了教书育人外,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时时触摸学科发展的前沿,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何玉池时刻关注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经常阅读外文文献,抽出时间参加一些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并争取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抓住机会与同行交流,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科研方面,她主要做多倍体水稻的发育机理研究,产学研结合,与蔬菜公司合作做一些蔬菜标准化和产业化方面的工作。几年来,何玉池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湖北省科技厅攻关计划以及武汉科技局攻关计划的有关项目,参与了“973”子课题的研究等。

何玉池的科研工作较多,但她并不因此而忽视教师的职责。她说,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因此我要用最大的光和热去点亮这盏育人之灯,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