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2007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和“长江学者成就奖”入选名单,公示时间为2008年2月20日至3月5日。近日,我校校友刘昌胜入选200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为“生物材料工程”。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由教育部和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及其领导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筹资设立,包括建立“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设立“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
刘昌胜, 男, 1967年6月出生, 湖北省黄石市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上海市科技精英等。
1989年7月,湖北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华东化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7月,华东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3年2月,华东理工大学生工系助教;1993年3月至1999年10月,华东理工大学技物所室主任, 副所长, 副教授;1999年11月至2000年8月任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主任, 教授;2000年9月起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团体兼职有: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学会生物材料分会理事;上海硅酸盐学会生物材料与环境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副秘书长等。
研究方向:生物材料与纳米医药。
主要科研成果:在国家“863”项目等二十余项项目的支持下,一直从事硬组织生物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研制出具有塑型准确、自行固化、生物相容性好和降解吸收等特性统一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张此类产品的准生产批文,改变了长期以来骨缺损治疗中“以创伤治创伤”的“挖肉补疮”模式,也改变了牙齿根管治疗的传统概念,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处于骨再生修复技术前沿”,在骨肿瘤、创伤、脊柱外科、口腔科等领域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6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 30余篇,EI收录 50余篇,参与编著学术专著4篇。“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研制及应用” 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