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9日至20日,湖北大学招待所旁,一条“热烈欢迎历史系98届校友返校团聚”的红色横幅格外引人注目。在阔别母校10年后,湖北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1998届校友重返母校。年轻的校友们通过召开座谈会、捐赠礼物、师生聚餐、慰问师长、参观校园、校友联谊、市内旅游等方式,度过了大学毕业后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两天。
19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会议室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历史教育专业1998届校友毕业返校座谈会在这里热烈进行。相聚的幸福洋溢在校友们青春的笑脸上,大家发言踊跃,自然而真挚地回首往事、感念师恩、感激母校、憧憬未来。
湖北大学校工会主席、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何晓明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万明明老师,主持学院工作的副院长王扬老师,副院长郭娅老师,历史学系彭忠德、高路、王勋敏、王勇、何元国、付登舟、曾育荣老师,教务处副处长秦明君等12名老师怀着激动的心情与返校校友亲切座谈,回忆十年前的师生情谊,畅谈十年间学校的发展变迁。
赵千山、张贤雄、胡莲芳、李超等4人代表返校校友向历史文化学院领导赠送了“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四块匾,寓意历史文化学院培养的人才有君子之气,如“梅之高洁傲岸、兰之幽雅空灵、竹之虚心有节、菊之冷艳清贞”。

特邀嘉宾代表,历史教育专业1997届校友、武汉工程大学校办副主任但继恩,历史教育专业1999届校友、《知音》杂志执行编辑詹爱诚,档案学专业2000届校友、长阳县科技副县长范智新等先后致辞。
校友普遍认为,要倍加珍视这份难得的师生情、同学情、湖大情,唯有努力工作、奋发有为、造福社会才是校友对母校、对母院最大的报答和回馈。大家纷纷表示,将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历史文化学院的建设,支持湖北大学的发展。
座谈会上,历史文化学院彭忠德教授即席赋诗一首“家有梧桐树,育得凤凰飞。十年等一回,归时胡不归”,以此寄语因故未能返校的校友,建议他们要经常“回家看看”。彭忠德教授还向每位校友赠送了他2004年出版的专著《秦前史学史研究》,并在扉页上赠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返校诸君共勉”。
湖北大学校友会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校友会向校友们赠送了《湖北大学校史》和《湖北大学校友通讯》。
历史文化学院向返校校友赠送了由郭莹教授主编的新作《记忆•历史•文化》。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本义老师赠送了其新著《孙中山外交方略》。
返校活动期间,历史教育专业1998届校友向有关领导和老师赠送了纪念品。校友们参观了母校博物馆、蝴蝶馆,参观了校园,夜游汉口长江江滩,拜访了吴志平等老师。学生们与彭忠德、付登舟老师一道游览了木兰天池,大家度过了愉快难忘的时光。

据统计,历史教育专业1998届共有毕业生38名,其中在中学任教24人,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人,在高校和部队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4人,在省市新闻媒体工作的2人,经商2人,在IT企业工作1人;38人中,武汉市内工作18人,市外工作20人;38人中,在湖北省内工作的29人,在省外工作的9人;有3名校友已分别获得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批毕业生在教育、新闻、经济、国防等战线上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都成为所在单位和行业的业务骨干,其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佼佼者。24位中学教师中,多人次在湖北省、武汉市历史优质课教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多人次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区级优秀青年教师和区级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成为所在地市历史教研员。李勇、刘元宝、喻亮等校友投笔从戎后,已走上正营职领导岗位,在赴四川抗震救灾、驻守海防、防化防核等工作中发挥了人民子弟兵的先锋模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