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至7月21日,中文系1987届校友、岩彩、重彩画家龚华娅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岩彩画个展暨全国水彩画大赛获奖作品联展”。
龚华娅的作品以诗人的情怀、华丽有声的色彩感觉表现出她对事物的独特感觉和主观情趣,体现了她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孜孜不倦地追求。从龚华娅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敦煌壁画的学习并且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丰富营养,但中国人文精神始终是她创作的精神支柱。

风和日暖
“岩彩者,岩石之色也。”龚华娅的中国重彩画主要使用几乎失传的矿石颜料作为绘画的基调。成长于魏晋时期的岩彩画有着千年的历史。它是以宣纸、绢及棉、板、木、壁等为依托物,将天然矿物石色,及金银等金属色媒材,以动物胶为粘接剂,定着到画面的一种绘画。敦隍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等就属于岩彩画,他们虽然保受千年的风霜,可现在依然光彩夺目。而现代中国岩彩画主旨自然,意在“若不经意”,注重肌理与造型的对比,欣赏的是一种以平面为主的现代美,强调对比与和谐的“痕迹美”,在“笔墨的”、“水墨的”中国画之外,传递着在卷轴画之外更为多样化的绘画情趣和审美观念。

月是故乡情
龚华娅,女,重庆市人,1952年6月出生。1987年12月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在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两年结业,1998年进入文化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的“首届中国重彩画高级研究班”结业。现任燕京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美术研究员,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和论文多次入编国家级刊物及大型画集,并出版《现代画家龚华娅小辑》、《龚华娅重彩花鸟画集》、《中国美术家龚华娅选集》等著作多部。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过多次个展,并应邀到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等10余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