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开展以来,我们在报道各部门学院积极展开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身边出现了许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从本期开始,湖北大学报开辟专栏——“身边的感动”,以宣传报道这些为民务实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为主,积极传递校园正能量。
13度春秋年年捐赠,250余名校友教师奉献爱心——我校教育学院爱心基金从2001年设立,以支持贫困师生和学院发展为目的,至今已连续资助200余名学生。
爱心基金——帮助困难学生、校友
今年国庆期间,教育学院89级教管校友们齐聚母校,向学院爱心基金捐款1万元,用以资助贫困学子。

教育学院爱心基金始于2001年,由教育学院校友为母校建设发展而设立。自2005年起,教育学院教职工也加入捐赠。2011年,百余名校友相聚母校,为庆祝母校80年华诞捐赠爱心基金10余万元,并用于奖助贫困学生和支持学院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校友和教职工参与到这项爱心活动中,截至目前共筹得物资和资金累计近30万元,资助人数超过200名。
爱心基金主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教院学生提供支持。今年秋季开学,学院一名学生身患重病,为了不给学生精神压力,教院老师发起倡议,进行集体捐助,传递师生情。
2012年,教育学院校友马春花急寻“熊猫血”救治7个月大的女儿,面对巨额的手术费,母校的校友和教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献出爱心。在教育学院教职工的倡议下,最终在全校范围内共筹得爱心款45000元。在爱心捐款的帮助下,马春花孩子的病情现已基本稳定。
为了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风气,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教育学院还开展一年一度“五星”学生评比活动,用爱心基金资助学子。“五星”即“自强之星”、“科创之星”、“实践之星”、“技能之星”、“公益之星”。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本科生均可参评。每一年度评选30人,奖励金额为1000元。
爱心传递——校友、学子恩情回报
毕业于教院89级管理专业的谢志斌,在今年母校聚会上,对在席老师深深鞠躬。他说,是母校让自己变得更自信。
大学期间,谢志斌由于家庭贫困,差点选择由本科转到专科,是教育学院鼓励他坚持专业学习。有着音乐特长的他,买不起参加歌唱比赛的服装,学院师生第一时间资助他参加比赛。当年比赛,他获得了我校十大歌星第一名,谢志斌感慨,“那次比赛后,我自信心大增。”
现如今,谢志斌也从事教育学工作,他把从母校感受到的关爱带到自己的岗位,教育自己的学生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
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学生马兴建,如今已是材料学院的辅导员。读书期间,他曾被评为“科创之星”,得到了爱心基金资助。今年毕业前,他与另一名受到过资助的学生陈笑风一起,各从获得的国家奖学金中拿出一半,捐入了爱心基金,爱心如涓涓暖流再次注入基金。
“大学四年,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课外实践等能力的培养,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许多支持和鼓励,羊有跪乳之恩,我会抓住点滴机会来回报母院。”马兴建说。
爱心理念——自立自强,惠人惠世
是什么使得校友和教职工们年复一年的持续捐款?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陈露露笑言,“也许这是和专业特性有关吧,教育专业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仁爱、怜悯之心。”
教育学院院长靖国平担任院长一职已有10年。如今,教育学院爱心基金已经成为他工作事业的一部分,“爱心基金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我院以教育为本的宗旨。”教育学院的院训是“自立自强、惠人惠世”,靖国平解释说,八字院训与校训相对应,“自立自强”意为独立自主、坚持操守和勤奋进取,“惠人惠世”即给人以好处,为社会造福利,这也正是爱心基金所要传达的爱心理念。
今年4月,为了给大学生发展提供指导,教育学院成立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新远表示,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是爱心基金的资助成果,学院将秉承爱心基金的爱心理念,让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学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