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7-88661722


 

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正文
沙湖英才之六:优秀教师标兵王升富教授
本条信息发布于:2007/09/21

9月10日教师节,化学化工楼里除有着和往日一样的实验药品气味外,又多了阵阵花香。这天也是该院王升富教授幸福的日子。他的办公室弥漫着鲜花的芳香,这些花既有本科生送的,也有研究生送的;他的邮箱突然“塞车”,祝福的邮件排着长队;他的手机时不时响起悦耳的铃声,传来学生真诚的问候;还有已毕业学生从远方寄过来的一张张明信片,熟悉的字体让王教授觉得学生们仿佛就在身边。

王升富博士是分析化学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开心地说:“今天是我国的第23个教师节,也是我度过的第23个教师节。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我快乐的源泉。”

创新教学:“躺着”的知识“站”起来

“上课不是炒剩饭,教学不能满堂灌。”20多年来,王教授一直在分析化学领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的话透露出对教书育人的见解。

为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到更多新知识,不断把学科最前沿知识和成果充实到课堂中来,每晚回到家后他都要争分夺秒地备课,有时要工作到凌晨才休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关键是要把课本上‘躺着’的知识在学生面前鲜活地‘站立’起来。”说起教学,王教授的话特别多。他一方面选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课堂添加“调味剂”,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另一方面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他说:“教师不能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而是要在这过程中启发学生、指出重难点。”学生说:“王教授精神饱满,声音很有魅力,他的讲授总能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对基础好的学生,王教授激励他们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对基础稍差的学生,他言传身教,让他们树立信心。他的课也因此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被评为优秀。同学们反映:“跟着王教授学习,觉得学有所用。”他建立研究生之间和课题组之间相互学习和研究的合作机制,用知识和爱心“浇灌”出很多优秀的学生,他指导研究生杜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有6篇为SCI收录。

关爱学生:搭起座座心桥

王教授为人随和亲切,学生愿意向他吐露自己内心的烦恼和想法,从他那里获得教诲。

1997年,王教授刚来学校时,科研条件不够,他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学生做研究;对院里的贫困学生,也总是倾囊相助,带头做表率,现身说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课间十分钟,王教授也闲不着,身边常围着一大群学生,大家畅所欲言,讨论题目或是交流最近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等等。王教授办公室的门永远对学生敞开着,学生找他很容易。“王教授总是两头跑,不在办公室就在实验室。”一名同学说。

王教授曾荣获我校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他慧眼识才,从大三开始直接指导孙妮娟同学学习,为她制定了一套学习和研究方案,一年后,她被免试推荐到北京大学硕博连读。

科学研究:一场不间断的接力

王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也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他提倡学术研究与道德修养并重,强调学术研究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路,在电分析化学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分别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各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项、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3项 ,参加省教育厅资助的科研课题5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省教学研究项目2项。电分析化学研究前沿课题“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已在《Langmuir》、《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Sensors and Actuators B》、《高等学校化学学报》、《药物分析》、《分析化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2001年以来发表被SCI收录论文32篇,获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5年度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实验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