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上三尺讲台开始,马新平便拉开了自己校园艺术人生的帷幕。在画室,他用一幅幅画作描绘着人生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他用充满激情的讲授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他说:“都说艺术家喜爱四处漂流寻找灵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但我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六年来对校园和学生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我将执著地行走在校园,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当班主任——胸怀“五心”
工作6年多的马新平当了5年多的班主任。艺术学院的学生多数比较有“个性”,思维活跃,不太受约束,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更多挑战。马老师从工作中总结出做好班主任“应‘五心’俱全——责任心、细心、公平心、爱心、奉献心。”一次,马老师带领班上近30名学生到云南、四川进行艺术实践。在成都火车站,有5名女生擅自跟随4名男子分别乘两辆小轿车离去。马老师焦急万分,为防止发生意外,他立刻与警方联系,紧张焦急的4小时后,5名学生终于安全返回,马老师心中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又一“法宝”,2005年4月,马新平所带班级中特困生朱同学因找工作试用时被辞退,返校后发生精神障碍。马老师多方开导他,并对他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朱同学住院治疗期间,马老师多次带同学去看望他,给他安慰与帮助。一个月后,该同学病愈出院,还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古人“以身立教”,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正是由于马新平胸怀“五心”,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受到学生信赖,他所带的班集体凝聚力大大增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他所带的暑假社会实践团也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社会实践团。
教学中,马新平不仅为学生提供众多名家范画,还时常为学生做课堂范画,并根据学生作画风格技法的不同而用与学生相同的风格技法对他们进行指导、修改。他认为,写实与对着照片作画感觉很不一样,照片上的物体本身已是他人的作品,临摹只是机械的体力活,写实才是自己的创作。于是,他利用周末点名后的时间将学生聚集在一起,找来模特,与学生一起作画。除了在专业课堂上指导学生创作,每次班会上,马新平还会抽出时间逐个仔细点评学生的绘画作品,尽力给他们启发和指导。
近几年,马新平承担着素描、色彩、油画、解剖学、构图学、西方美术史、艺术采风和艺术考察等多门教学课程,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在自己工作之余,参与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创作的指导工作,有多篇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作为美术系主任,除了教学外,他还积极协助学院领导制定新的本科教育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虽然马新平平时教学工作很忙,但在艺术创作和研究上,他从未停歇过。2002年,马新平从湖北美术院主办的俄罗斯油画高级研修班结业,又参加湖北省委党校主办的“湖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骨干研修班”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从教学和学生中获得的灵感和感悟,使得马新平的画作常有常新,每年,马新平都会有10余幅作品面世。工作几年来,他所创的油画作品有12幅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各类展览,其中有4幅获奖。此外,他还在《艺术教育》、《美术大观》、《时代美术》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作品近20幅。
不断创造、不断追求,为艺术、为教育——这就是马新平的校园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