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7-88661722


 

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正文
青教风采系列报道(九):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张修华
本条信息发布于:2008/04/30

“要采访张主任?去实验室吧,他肯定在那儿。”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老师说。果然,记者在分析测试中心找到了中心主任张修华,他正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说明来意,张修华爽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采访过程不时被学生打来的电话打断,即便如此,张修华依旧笑容灿烂、谈吐亲切,使记者如沐春风。

2007年,张修华担任化学化工学院2007级化二班的班主任,中秋节前,他让每一位同学写一封家书寄回去,他自己也给每位学生的家长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学校的情况,学院的学科设置、师资力量以及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并把自己的电话、邮箱地址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家长。说起当班主任的经历,张修华对寄家书的方法很满意,他说“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家长的担心是可想而知的。写封信首先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也知道了孩子的特点,便于以后因材施教。”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对待班级工作要细心,要努力使班级产生凝聚力。”张修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1级的一名学生腿上长了肿瘤,需要马上动手术。因为这名学生家庭比较贫困,父母又不在身边,情急之下,张修华二话不说在手术单上签了字,并为那位同学垫付了几千元的医药费,并亲自背着他上手术台,安慰他“别怕,老师在门口等你出来。”这一等就等了2个多小时。那位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事后他的家长感激地说:“有这样的老师,我们放心。”

张修华担任班主任9年,他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在毕业之际都会收到一份特殊而珍贵的毕业礼物——他亲自拍摄的记录同学们大学4年美好时光的光碟。入校时的青涩、军训时的流汗流泪、上课时的专心致志、森林公园烧烤的欢乐……一个个学习、生活的片断汇集在一起,送给即将离开母校、步入社会的同学们。张修华告诉记者,“这是大学给每一位同学留下的青春烙印,毕业多年后,同学们再来看这段视频,看看那时的自己一定会深有感触。这也同样可以增进他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和无限热爱。”

2007年10月,学校选派张修华担任楚才实验班班主任,楚才实验班属于培养拔尖学生的试验模式,对于班主任工作也是新的挑战,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张修华花了不少心思。他在全班开展“超级厨房”厨艺大比拼等活动,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包饺子、炒菜,每位同学都来“露一手”,活跃了班级气氛,加强了交流。在教学上,张修华针对实验班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多地向同学们介绍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当今热门研究领域,帮助大家及早做出发展规划。

张修华于1989年进入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习,2003年获得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到现在已经有近20年。本科毕业留校之后,张修华一直在母校任教,对母校的感情非同一般,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他倍感亲切,母校的每一点进步都让他激动不已。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纳米修饰电极、自组装膜修饰电极以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表征及开发应用。他担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潜心科研,主持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10多项。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Bioelectrochemistry、Analytic Letters、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

张修华还承担有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现代分离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尽管身兼行政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但他从不埋怨工作累。“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只有付诸到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中。”张修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