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7-88661722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正文
高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本条信息发布于:2020/12/21

高玉,男,1964年生,湖北荆门人。198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1995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四川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

1998年以来,高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70多种学术刊物发表文史哲论文120多篇,3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政府”奖14项。有专著五种,其中《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2001年、2003年“文学评论年度学术论文提名”。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2007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优秀博士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

荣誉

1.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4年。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

2.浙江省优秀博士后,2005年。浙江省人事厅。

3.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6年。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

4.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教育部。

5.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007年。人事部等七部委。

6.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2005年8月深圳大学全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上当选。

7.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2006年10月辽宁师范大学全国现代文学学会年会上当选。

8.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2006年11月四川师范大学全国当代文学学会年会上当选。

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2007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10.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员。2008年。浙江省教育厅。

11.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浙江省作协。

12.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教育部。

13.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2011年宁波大学全国外国文学学会年会上增列。

14.浙江省劳动模范(2014年),浙江省工会。

15.被评为二级教授(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

16.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国务院。

17. 入选国家“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5年)。中宣部、中组部。

18. 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6年),中央人才协调小组。

19.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教育部。

20. 高玉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浙江省教育工会。

独立获奖(政府奖)

1.“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

2.“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浙江省政府2004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

3.“语言运动与思想革命──五四新文学的理论与现实”,浙江省政府2003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2003年。

4.“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学研究(系列论文)”,浙江省2004年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

5.“中国现代‘自由’话语与文学的自由主题”,浙江省2007年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

6.“‘异化’与‘归化’ ──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影响及其限度”,浙江省社联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

7.“中国现代文学‘新文学’本位观批判”,浙江省社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

8.“五四白话文学运动语言学再认识”,浙江省2002年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2年。

9.“论两种外国文学”,浙江省2003年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3年。

10.“异化与归化(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影响及其限度)”,湖北省委宣传部“2001-2002年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和实践专题优秀文章”三等奖。2003年。

11.“鲁迅的语言观与创作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关系”,金华市第八届社会科学奖三等奖。2002年。

12.“语言本质‘道器’论”,重庆市新闻出版局“2001年度重庆市期刊好稿”二等奖。2001年。

1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反懂’的讨论及其理论反思”,金华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4月。

14.“跨文学研究论集初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2月。

15.“论当代诗歌写作及欣赏中的‘反懂’性”,浙江省社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2月。

16.“‘现代性’研究的语言学范式:话语论”,金华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2月。

17.“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接受”,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二届(2007-2008年度)专题优秀作品二等奖。2011年,湖北省委宣传部。

18.《“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获浙江省社联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12年。浙江省社联。

19.《“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2年,教育部。

20.“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特色课与校园开放课探索与实践”,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本人为主持人。2014年。

21.《光焰与迷失:“80后”小说的价值与局限》,浙江省社联第五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社联,2014年。

22.“光焰与迷失:‘80后’小说的价值与局限”,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2015年。

23.“学•创•演•评一体化‘大文学’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浙江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2016年。

2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册)》(成套教材),主编,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浙江省高教学会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2017年。(浙江省首届优秀教材)

25.《余华作品版本叙录》(上下册),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