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教授1982年毕业于我校历史学专业,现任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中国文化史学科)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郭莹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史、社会史、区域社会文化,先后主持、参加并完成国家教育部、湖北省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包括合著)3部,主编著作、丛书多种,在《社会学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国内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及日本、美国等地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社科优秀成果奖、图书奖,在有关学科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学术影响。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郭莹教授始终关注现实,把自己的学术研究定位于服务地方、服务社会。2004年,由她主持的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围绕湖北当代农村宗族问题、湖北民众信仰、湖北都市社区文化以及湖北文化精神重建展开研究,切实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她带领学生深入湖北农村地区所完成的《鄂南地区基督教、天主教传播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引起省市及中央有关部委的关注和重视,被《中国社会科学内刊》杂志刊载。今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看了该调研报告后,亲自批示,予以高度评价。
郭莹教授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以教书为乐、以育人为乐,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讲授多门课程,荣获我校2001-2003年度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度,获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她主持申报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精品课程。一位84级的学生至今仍然记得郭莹教授当年上课的情形。他说:“郭老师上课认真,娓娓道来,至今难以忘怀。”
郭莹教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2002年以来,她多次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下乡调查,指导学生完成了关于湖北农村信仰、劳动力转移、当代宗族活动等方面的问卷五千余份。2002级文科试点班在她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湖北农村问题的大型调研报告集《我们拥抱大地》。她指导的毕业论文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从2002年起,郭莹教授一直担任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工作组组长,以培养高层次文科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中西通、文理通”为理念,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试点班招收的三届学生培养效果良好,《光明日报》等媒体曾作专门报道。她结合自己多年教学改革经验与人合作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两结合双导制——对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文科人才培养不能走老路》等教研文章。
郭莹教授先后担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人文学院副院长、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等职务,始终兢兢业业,全力谋求学院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历史文化学院凝练出一个讲效率、讲团结,公正、廉洁、务实的领导集体。
近几年,她作为学院必须完成一系列历史使命的“第一责任人”,和同仁奔波于大江南北以求专家学者的认同。功夫不负苦心人,学校第一个文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争取到了,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争取到了,档案学硕士点也争取到了……学院发展站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在学院办公楼,她办公室的灯几乎每天都最晚才熄,加班加点对她而言是家常便饭,方便面成了她办公室的必备品之一。
“不该请吃的饭坚决不请,不该坐的车坚决不坐,可以不外出开的会尽量不去,该个人掏的钱必须个人掏。”郭院长厉行节约在全院是有名的,但她在关心学生、关心有困难的教职工方面却从不吝惜。在学院组织的向困难地区捐款捐物活动中,她总是率先垂范。2005年,档案专业一位学生生病住院,她捐了500元,又特意叫女儿从平时节省的生活费中捐出100元。